在风机轰鸣的电厂车间、高速运转的压缩机旁,
陶瓷纤维棉作为常用的隔热保温材料,却因抗振动性能不足,频繁出现保温层脱落、结构失效等问题。那么,导致该产品抗震动性能差的原因都有哪些呢?
一、材料本质缺陷
1.纤维结构疏松,弹性模量不足
陶瓷纤维棉由蓬松的纤维交织而成,内部呈多孔网状结构,这种结构赋予其良好的隔热性能,却也导致其弹性模量较低。
2.纤维脆性大,易断裂分散
陶瓷纤维本身质地较脆,在振动环境下,纤维与纤维之间、纤维与固定件之间的摩擦与碰撞加剧。每一次振动冲击,都可能导致部分纤维断裂,随着时间推移,断裂的纤维逐渐分散,原本紧密的保温层变得松散,大大降低了整体抗振能力。
二、生产工艺局限
1.纤维成型工艺不佳
部分生产厂家为降低成本,在纤维棉生产过程中,采用的成纤工艺落后,导致纤维长度不均匀、粗细差异大。较短、较细的纤维在振动环境下更易脱离整体结构,使得保温层的稳定性大打折扣。
2.缺乏增强处理
常规的纤维棉未经过特殊增强工艺,无法有效应对振动挑战。而一些经过改进的产品,通过添加短切玻璃纤维、玄武岩纤维等增强材料,可显著提升抗振性能。
三、施工安装不当
1.固定方式单一、不牢固
许多施工团队在安装陶瓷纤维棉时,仍采用单点锚固的传统方式,锚固钉间距过大(超过 30cm),无法为保温层提供足够的固定力。在振动作用下,纤维棉与固定件之间的连接点成为薄弱环节,极易松动。
2.未做抗振结构设计
在振动设备的保温施工中,未针对振动特性进行特殊结构设计。正确的做法应采用 “密钉 + 金属网” 的复合固定系统,并使用抹面胶泥将纤维棉与金属网紧密结合,形成一个整体防护层。然而,多数项目为节省成本和时间,省略了这些关键步骤,使得纤维棉在振动冲击下孤立无援,加速损坏。
实际工业环境中,振动往往与高温、潮湿、粉尘等因素并存。高温会使陶瓷纤维棉的物理性能发生变化,降低其柔韧性;潮湿环境导致纤维棉吸水变重,进一步削弱抗振能力;粉尘则会加剧纤维间的磨损。多种不利因素协同作用,使得纤维棉的抗振动性能问题愈发突出。